公司动态
 
首页 > 公司动态  >  国内首家!IPHASE 金黄地鼠悬...

国内首家!IPHASE 金黄地鼠悬浮原代肝细胞助力代谢研究

2025-03-20
关键词:Hamster; Primary Hepatocytes; LVG; Metabolism stability; Metabolic studies; Suspension hepatocytes; Plateable hepatocytes

肝脏(liver)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体外代谢模型多以肝脏为基础。常用的体外模型有肝微粒体(liver microsomes)、肝S9(liver S9)、肝胞质液(liver cytosol)及原代肝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等。其中,原代肝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因具有较好的体外试验重现性,基本维持了肝脏的代谢功能,特别是较好的保留了与体内一致的酶水平,成为了体外药物试验的“金标准”,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与毒理学研究中。

一、悬浮原代肝细胞的应用

【原代肝细胞的特点】

原代肝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是指从动物肝脏直接分离的肝实质细胞。原代肝细胞作为一种体外模型,具有其它体外模型不可替代的优点:

①与体内环境保持一致,酶量和辅助因子水平都是正常的生理浓度,可以在接近生理状态的的情况下研究药物的代谢和毒性;

②较好保留和维持了肝细胞的完整形态和肝细胞体外代谢活性,真实反应了体内的代谢情况;

③无须担心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亦可减少动物实验所需要的的成本开支,实现了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的 3R 伦理原则。

肝细胞被分离后,可进行贴壁(Plateable)培养和悬浮(Suspension)培养。悬浮培养的原代肝细胞在最开始的4h内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最为和体内一致,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贴壁培养的原代肝细胞有足够的时间从损伤中恢复过来,具有正常细胞的形态特征。随着3D培养技术的出现,原代肝细胞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得到了扩展。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

常见的原代肝细胞分离有直接剪切法、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两步胶原酶灌注法(seglen灌注法)和半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其中,IPHASE采用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法是用含有胶原酶的溶液通过门静脉灌注到肝脏中,使肝实质细胞与间质分开,然后收集分离得到肝实质细胞,因此对肝脏细胞损伤较小,进而肝细胞产量和活率均较高,从而成为了分离原代肝细胞的经典方法。

【悬浮原代肝细胞的应用】

悬浮培养的原代肝细胞在最开始的4h内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最为和体内一致,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其活性限制的特性使得其与贴壁肝细胞具有不同的应用方向。

悬浮原代肝细胞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原代肝细胞作为药物代谢研究的经典模型,在探讨药物在肝中的代谢途径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苗头化合物与悬浮原代肝细胞(Suspension primary hepatocytes)共孵育,不但可对化合物在肝细胞中的代谢稳定性进行研究,而且还可得到相对多量的高纯度的代谢产物,在研究药物生物转化特征,寻找药物可能的代谢物方面优势显著。尤其是当有证据显示化合物的生物转化途径为二相代谢、水解作用或肝微粒体中非特异性蛋白结合很高、肝微粒体中代谢不明显的时候,原代肝细胞更为不可替代的体外模型。

悬浮肝细胞在毒性测试中的应用

悬浮肝细胞(Suspension hepatocytes)在毒性测试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为药物开发、化学品安全性评估及毒性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悬浮肝细胞(Suspension hepatocytes)对毒性物质反应灵敏,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毒性效应,且其可以同时评估多种毒性指标(如细胞活力、膜完整性、代谢功能等),即可提供更全面的毒性信息。因此,常用悬浮肝细胞①测试药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预测其对人体肝脏的潜在危害;评估药物代谢产物是否具有肝毒性;②肝毒性机制研究:研究毒性物质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等);探索毒性物质对肝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也可利用悬浮肝细胞进行大规模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毒性筛选,快速识别潜在物质。因此,悬浮肝细胞在毒性测试中具有重要意义。

悬浮肝细胞在疾病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悬浮肝细胞在疾病模型构建中具有重要应用,能够模拟多种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疾病机制研究和新疗法开发提供有力工具。目前已知的疾病模型有病毒性肝炎模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酒精性肝病模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模型、肝癌模型及遗传性肝病模型等。悬浮原代肝细胞具有高度模拟体内环境、高通量筛选能力及个性化医疗潜力等不可替代的优势,使其成为肝脏疾病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模型系统。因此,通过悬浮肝细胞疾病模型,可以加速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的进展,进一步推动精准医疗的实现!

二、金黄地鼠悬浮肝细胞的重要性

金黄地鼠(Hamster)是啮齿目鼠科仓鼠属哺乳动物,又称叙利亚地鼠。其形态尾粗短;耳色深呈圆形,眼小而亮;被毛柔软;脊背为鲜明的淡金红色,腹部与头侧部为白色;由于突变,毛色和眼的颜色产生诸多变异,可有野生色、褐色、乳酪色、白色、黄棕色等,眼亦有红色和粉红色;平均寿命2.5-3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目前已遍及世界各国。 昼伏夜行,夜晚十分活跃,有嗜眠习惯。其对室温变化敏感,以22-25摄氏度为宜。性情凶猛好斗,常互相撕打。食性广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性成熟早,雌鼠每隔5天左右发情1次。生殖周期为15天左右。每年5-7胎,每胎产仔约7只。妊娠期为15-17天,哺乳期为21天。

金黄地鼠(Hamster)广泛用于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老龄化研究、行为学研究等医学研究领域中;在生物制品方面常用作狂犬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的检定用动物;肾脏 细胞还可为多种病毒(如脑炎病毒、流感感毒、腺病毒等)、立克次氏体及原虫的分离、繁殖、传代、保种等;对病毒十分敏感,目前已成为病毒研究和实验的主要动物,广泛用于毒性和致畸的研究领域中。

因此,IPHASE作为体外生物试剂引领者,基于金黄地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研发生产了国内首家金黄地鼠悬浮原代肝细胞,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试验动物选择,为研究疾病发展保驾护航!

IPHASE采用两步胶原酶灌注法(seglen灌注法)生产金黄地鼠悬浮原代肝细胞,为验证肝细胞活性,技术人员以1支批号为23K018的金黄地鼠悬浮原代肝细胞为试验材料,经0.4%台盼蓝染色,确认其活率>90%,并进一步以终浓度为500μM的7-乙氧基香豆素作底物,同1×10^6金黄地鼠悬浮肝细胞于37℃,5% CO2培养箱中共同孵育30min,得到产物7-羟基香豆素的生成速率是583.8±9.4 (pmol/million cells/min),并以此作为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酶的活性反应代表,这一过程充分说明了IPHASE金黄地鼠悬浮原代肝细胞研发、生产成功!

货号

名称

规格

01931F1.21

IPHASE Suspension Hamster(LVG) Hepatocytes,Male

5million


三、IPHASE相关产品

除金黄地鼠悬浮肝细胞外,IPHASE为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研发生产力多种属、多品系的悬浮/贴壁原代肝细胞,力求满足不同领域客户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一站式”产品服务供应商!

名称

规格

食蟹猴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恒河猴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比格犬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SD大鼠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Wistar Han大鼠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ICR/CD-1小鼠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C57BL/6小鼠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猫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小型猪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新西兰兔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肉鸡原代肝细胞

2/5 million

肝细胞复苏培养基

10/40/50 mL

肝细胞铺板培养基

20 mL

肝细胞维持培养基

50 mL

肝细胞代谢培养基

10mL

胶原包被板

6/12/24/48/96

原代肝细胞分离试剂盒

1


IPHASE/汇智和源凭借多年的研发经验,推出了多领域、多种类的高端科研试剂,为药物早期研发提供筛选工具,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提供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手段,为食品、药品、化学品等的遗传毒性研究提供便捷产品,望广大科研工作者来电咨询,咨询热线400-127-6686。

发    文    章    得    奖    励

凡使用本公司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日起一年内),并注明产品属于我司所有,即可申请奖励。根据发表刊物影响因子不同,给予不同金额奖品:

非SCI论文及IF≤5分,500元礼品;

5分<IF≤8分 800元礼品;

8分<IF≤10分 1000元礼品;

IF≥10分 2000元礼品;

我司标准信息如下

【中文简称】汇智和源

【中文全称】汇智和源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iPHASE BIOSCIENCES

注:①礼品卡也可兑换同等金额产品购买抵用券;

    ②如遇我司公司名称书写不规范或不是第一作者等情况,对应奖品将无法发放,敬请谅解!

关    于    我    们

汇智和源,致力于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及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品质的生物试剂,IPHASE为公司核心品牌,品牌宗旨“Innovative Reagents For Innovative Research”。